http://www.hnsteel.cn/ 湖南省金属材料商会欢迎您

银行内鬼一条银行卡信息最低卖10元 监管仍空白

来源:湖南金属商会|金属商会|湖南钢贸商会|湖南钢贸|钢贸商会|湖南金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9/5 9:45:46    点击数:518

  贩卖银行卡信息已经形成一张遍布全国的网络。这些信息的最终买家是私人侦探、盗窃卡内资金的不法分子甚至是洗钱组织。最让人担心的是,信息提供者皆是银行内部员工。

  资金不翼而飞

  上海的陈女士今年2月到一家知名股份制银行查询卡内金额,蹊跷的是密码竟然

不对。工作人员告诉她,卡内金额没少,但是密码被改过。陈女士并没在意,将密码改回。3月,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陈女士的密码再次被人改过,但资金没少。陈女士还是把密码改回,仍未理会。直到3月14日公安机关告诉她,其卡内资金被人划走4万多元,而且今年1月就已被划走。

  “我的卡没有开通网上银行,也从来没丢过。”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当时银行员工为何说卡内金额没少成了不解之谜。

  差不多与陈女士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上海的黄先生忽然收到上述银行的短信提醒,被自动电话缴费7千多元。因为根本没有操作过类似交易,黄先生随即到银行交涉。银行员工让黄先生报案。

  上海的六名被害人都有上述遭遇:在银行卡和密码都未丢失及泄露的情况下,卡内资金不翼而飞,被用于支付手机费、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金额近30万元。

  他们不知道,一条买卖银行客户信息的链条通过互联网伸展开来,不法分子通过QQ群和手机短信完成了他们的“黑色交易”。

  盗窃客户银行卡内资金的主犯朱某远在江西,只有初中文化程度。

  从2010年起朱某在网上购买了上万条上海机动车车主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地址等。朱某把车主姓名、身份证号通过QQ群发给可以查询相关银行信息的下家。每查出一个人的银行卡卡号、余额,朱某即支付200元酬劳。

  而朱某的下家并非最终掌握客户银行卡信息的人,而是层层转发信息的中介。往往要通过三至四层中介才能最终联系到掌握银行卡信息的“核心人士”。这些中介联系的途径只有两个:QQ和手机短信。

  通过上述方式,朱某得到了不少上海市上述股份制银行持卡人的卡号。然后以持卡人的生日或简单的数字组合猜出银行卡密码。被他猜出密码的就包括陈女士、黄先生在内的六名银行卡持卡人。

  朱某没有直接将被害人卡内资金打到自己账上,而是用被害人的钱替网吧等电话费大户缴纳费用。朱某甚至在淘宝开了家专门代缴公用事业费的网店,以九折优惠招揽网吧之类的用费大户。替客户缴费成功后,网吧再把资金打到朱某账上。这样一来,朱某不仅可以顺利套现,还不易被查出谁是盗窃卡内资金的元凶。

  银行内鬼一条信息最低卖10元

  客户的银行卡信息从银行员工处泄露,而银行员工卖出一条信息最低只收10元。

  据某股份制银行原信用卡员工胡某供述,他2009年7月通过应聘进入该行上海信用卡中心工作,在征信岗位任职,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身份证资料查询开户资料及交易明细以及客户在他行的信用记录。

  从2010年11月起,胡某开始通过QQ群出卖客户信息。为了接收赃款,胡某买了一张建行龙卡和与之对应的身份证。

  “我有3个QQ号用来做这种交易联络。并且起名

文章录入:zlj 责任编辑:zlj

本信息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互联网,如果给您造成不便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