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金属材料商会 > 商务合作
监管再查违规经营 北京银担合作仍处“瘫痪”来源:湖南金属商会|金属商会|湖南钢贸商会|湖南钢贸|钢贸商会|湖南金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7/11 10:47:56 点击数:1171受中担担保事件的影响,北京大多数商业银行仍未对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开闸”。据《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了解,尽管银监会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已联手对北京担保行业进行了整顿,但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民营担保公司的利润过低,规范的业务经营可能沦为“鸡肋”,并不能长久维持担保公司生存。 合作依然“冻结” 中担担保事件已经事发近4个月了,但目前北京民营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仍处在“瘫痪”状态。 “现在民营担保公司还是很难从商业银行拿到授信,合作依然是被叫停的,没有放开口子。”北京一家外资担保公司高层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担保公司与银行的业务合作也一直处于 “冻结”状态,估计短时间内很难扭转。 该人士告诉记者,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很多银行都是由总行直接发文来“叫停”的。“眼下行业还处于敏感期,大家都在观望。从目前形势来看,至少要等到年底才有打破僵局的可能。” 据他介绍,监管层不久前还专门对担保公司理财展开了一次调查。不仅下发了一份《关于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的提示和开展风险排查的函》,还特地进行了现场检查。 记者了解到,这次监管层对担保行业的风险排查将延续到今年10月底,主要针对的就是担保公司的违规经营。 6月底,银监会曾就融资性担保业发展情况召开通气会,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暨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文海兴表示,近期相继出现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据他介绍,这些隐患包括部分地区批设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过多,加剧了担保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乱象,整个行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违规经营,热衷于担保业务之外的高风险、高收益活动,风险隐患突出;同时,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现象,风险意识和日常监管不够到位。 生存尴尬 在监管层严厉打击担保公司违规经营行为的同时,不少民营担保却对生存颇感忧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担保公司仍脚踏实地地从事担保业务,但生存的压力却迫使部分公司不得不铤而走险。 事实上,部分担保公司的违规经营并不能完全归罪于担保公司,与担保行业的经营模式及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不够,也存在莫大关系。 “担保公司的净利润不如银行理财收益,这让行业如何发展?”北京某担保公司管理人士表示,担保公司是金融机构,在经营上应该存在利润空间。 该管理人士称,民营担保公司融资担保杠杆一般在3倍~5倍,担保收益则处在2%~3%。除去担保公司经营成本及各项税收,担保公司的实际利润也就在5%左右。 “从担保公司的股东角度来看,5%的资本收益确实缺少了吸引力,而这种低利润也增加了担保公司进行违规理财的冲动。”该人士表示,这么低的利润下,担保公司肯定会“不安分”,甚至干脆转行。 该人士认为,一直以来,国营担保公司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地位和享受的政策就不对等。一些国营担保公司在税收、补贴上都有政策支持,但是民营担保公司就没有。“民营担保公司如果在3%的担保收益下,都不能实现预期的利润,那么担保行业发展也会出现问题。” “如今,担保公司业务承担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银行的合作也叫停了。倘若政策上没有一定的支持,包括适当放大杠杆比例,行业发展就很难达到良性。”上述人士表示,担保公司目前只能观望。 文章录入:dzm 责任编辑:dzm
本信息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互联网,如果给您造成不便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