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nsteel.cn/ 湖南省金属材料商会欢迎您

人民币计价可行以建立本币优先概念

来源:湖南金属商会|金属商会|湖南钢贸商会|湖南钢贸|钢贸商会|湖南金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9/24 14:45:41    点击数:1369

□ 本刊见习记者 李小晓 | 文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迅猛发展的当下,登录各政府部门的网站,从商务部、财政部、统计局到人民银行,各种涉外相关的统计数据,包括进出口统计、直接投资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货币单位栏中清一色标注“美元”。

2012年7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了1683亿元、758亿元、12亿元、142亿元。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指出,中国政府部门也应像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一样,用本币计价。过去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用外币计价可以理解,“现在人民币正在国际化,开始在国际上使用,我们就要建立本币优先的概念”。

外管局的一位司长告诉财新记者,“计价单位早就该从美元改成人民币。按照本币优先原则应是惯例,比如日本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日元计价。除了美元化程度很高的国家用美元计价折算外,美元化程度不高的国家都是用本币计价折算,即便国际收支账户也用本币折算。”

计价货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用来计算和清偿彼此债权债务的货币,一般与结算货币相同,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只规定了计价货币,没有规定结算货币,则计价货币就是结算货币。交易双方也可以规定计价货币是一种货币,结算货币为另一种货币。

受访专家们普遍认为,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如果政府部门开始采用人民币计价,将对民间的对外经济活动树立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位外管局官员表示,如要转化为以人民币计价,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涉及很多统计方式和系统的改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高级经济师曾丹烁告诉财新记者,新加坡和香港有其行业优势和当地特点,历史上就是亚洲的金融交易中心,货币可自由兑换,这在中国内地目前还达不到。

不过,按照刚刚公布的金融“十二五”规划,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已经列入日程。

政府垂范

“涉外经济活动都用美元计价,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导向。首先要从政府部门开始使用(人民币计价)。”前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的涉外管理和审批,包括海关、发改委、商务部的审批,只要涉外,都是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这往往落人口实,企业对外谈判时,对方就会说,“中国自己都是美元计价,为什么要与我方谈用人民币做结算?”

翻开国家统计局编写的《2011国家统计年鉴》,在“对外经济贸易”下有22个子栏目,分别是对外贸易基本情况、人民币汇率、货物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等。而这22个子栏目中所有的单位栏都标注“美元”。

打开国家商务部的网站,点进“统计数据”栏目,其中有全国利用外资情况、全国进出口情况、国外经济合作情况等一系列统计数据,所有的计价单位依然是“美元”。打开国家财政部国际司的“项目动态”栏目,其中列举了许多国际合作的贷款和投资项目,计价单位是“美元”。

而在新加坡对外经济活动统计中,以进出口统计为例,计价单位并不是美元,而是“以当前汇率计算的新加坡元”(SGD at Current Prices)。

打开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网页,在进出口贸易计算中,也都使用“以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港币”(HKD at current market prices)。

“大部分国家都做了,只有中国这个大国一直没做。早就觉得应该用人民币计价,包括说,现在外汇管理政策是用限额管理,都是用外币来计价。比如说个人购汇,年度总额5万美元,我当时就说:你们就直接告诉个人购汇者,按当时汇价折成人民币,在人民币升值时,鼓励多用汇,但人民币贬值了,自然就有一个约束少用人民币。”前述外管局司长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政府部门用美元计价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涉及到涉外项目的标的物就是外汇,当然是用外汇计价。而外汇从早期发展至今,主要就是美元,大部分的支付结算主要是以美元为标价货币。,因此也是很自然演变而来的过程。

连平表示,现在人民币在对外支付中已经能作为外汇使用,甚至在没有中方参与的时候也可以作为第三方货币使用,人民币已经具有了外汇的概念。再加上人民币是中国的本币,因此各种统计和审批按照外汇的概念,既然可以用美元,当然也可以用人民币。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例如涉外管理的审批可以考虑用人民币计价,括号内用美元。

连平对此表示认同:“不一定用人民币结算,但可以用人民币计价。在人民币价格后面打上括号,写折合多少美元,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如果纯粹用人民币计价,将来汇率改变,兑换出来的美元是不一样的,会产生误解。”

现实困难

尽管业界认为政府在对外活动计价中使用人民币有诸多好处,但到实际落实,还是有很多困难因素。

对外商而言,如果要从商务部获得用人民币投资中国大陆项目的批文,程序上要比美元批文复杂很多。

财新记者从商务部外资司了解到,正常投资项目的批文都是用美元,现在也可以用人民币投资,但就要求注明人民币的来源,合法性等。一旦拿到人民币投资的批件,就必须用人民币投资,否则要重新申请批文。

另一位商务部人士也指出,如果目前汇率非常稳定,实行的可能性较大,但近期汇率的波动比较频繁,实施的环境并不具备。

他认为,一个计价单位有统一的标准和口径,一旦改换,就必须从行政到企业全部遵循统一标准,否则就无可执行性。而全部改换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不只是流程改变,还涉及行政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结算方式的改变。

“对于当期的汇率如何来结算,是按照合同即期日,还是按结汇日,都要做出相应的标准。时点这个问题在外贸口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在计价单位改换中无法做到全部统一,就会很麻烦。”商务部人士表示。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过去的涉外经济活动都使用美元计价,现在开始使用人民币,但规模依然较小,许多单位就认为多余,觉得美元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用人民币?基层工作人员操作也是对美元较为熟悉,人民币反而成了新鲜事物。

前述外管局官员表示,中国和外界打交道时,都使用银行结算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码。它是一套用于全世界各银行间信息传递和调拨资金的系统,而这个系统使用的货币就是美元,所以最后到账面上也是美元。

“常用来做统计监测的还有直投系统和外债系统,外商投资进来时,这些系统会抓取其中的数字直接进行录入,所以要换算成人民币,就要对系统整个加以改造。”这位官员称。

前述外管局司长则认为,技术上的问题不是障碍,外管局每个月发布一次内部折算汇率,让大家把所有的货币折算成美元,理论上折算成人民币也可以。

他解释说:“应该是可以调,只要把折算率一报,设置一改,所有汇率都折算成某种汇率,再把它逻辑关系建立以后,系统都可以折算,不是很难的事。当然肯定要改造系统,就是告诉大家所有的汇率全都折算成美元。但这就是一次性的投入,没有费事。”

又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计划从海外进口一台设备,公司有进口免税额度,该设备也属于鼓励类商品,想和境外供应商签订人民币计价采购合同,不知道能否办理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于是咨询当地海关。

海关的答复是,从海关管理角度,允许使用人民币计价方式。但因为减免税及付汇涉及到外汇管理局、外经贸等多个部门,建议在办理上述业务之前,先行咨询外管局和外经贸部门的意见,再进行相关的操作。

潜移默化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有时人脑的信息存在潜移默化,如果一个国家涉外经济活动都用人民币计算,会有一种示范效用。人的潜意识里就会有认知:人民币是很稳定的,企业签合约的时候也会觉得人民币很方便。”

陕西芳曼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平已经参加过12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李艳平拿出一本2011年的《广交会通讯》,上面的各项成交额统计都是以美元为单位。李艳平表示:“每次带到广交会的报价单都是美元,最终也都是以美元或欧元结算。”

然而,由于近期人民币呈升值态势,用美元做生意也让企业受到不少汇率损失。李艳平告诉财新记者,通常公司先核算出货品的人民币价格,再按当时的汇率折算出美元价格。然而,从报价到收钱最快也要经过几个月时间,最后收回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早已达不到当年报价的数字。

“当然希望客户和我们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但当其他供货商都用美元结算,我们如果非要用人民币结算,客户肯定就不选择我们了。”李艳平道。

商务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由于使用美元计价,在汇率波动过程中,贸易即期利润和远期效益的测算,以及货物的价格都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美元计价也使中方在外贸过程中的地位得不到体现。

不仅在对外贸易中如此,在直接投资中,长期使用美元计价也给工作人员和投资者形成了许多不便。

去年10月,商务部正式印发了《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用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在中国境内开展直接投资活动。

“现在可以用人民币直接投资了,但原来涉外管理部门都是用美元来管理的,所以即使用人民币投资,还得把它折成等值的美元,增加了很多麻烦。”前述外管局司长表示。

一位外资投资公司人士表示,“我们一直用美元投资,不知道可以用人民币,当然手里也没有人民币。但用美元投资其实很麻烦。外汇进入中国不能立刻兑换,而是一笔一笔专款专用,例如要买一批设备,就拿着购买合同去外管局申请兑出相应的人民币,否则资金就拿不出来。”

一家西部省会城市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从未经手过外商用人民币投资的项目。“我们统计外商直投都是用美元,不知道可以用人民币投资,也没见过外商用人民币投资。”

从国家经济实力的角度,连平认为,用什么货币结算一方面是习惯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看货币的定价能力。如果定价能力弱,货币在选择中就处于劣势地位,对方要求用外币结汇,中国企业也很难抗拒。

向松祚也表示,用人民币计价首先是经济实力问题,其次才是习惯问题。如果经济实力很强,就可以话语权很强,要用人民币做贸易,就必须用人民币计价,“但这一点我们现在做不到。”

但前述外管局司长对此表示不认同,他认为改变计价货币完全是一个习惯上、心理上的问题。用人民币计价不会改变现在的经济活动,关键是强调本币优先,这和中国法律是一致的。

文章录入:dzm 责任编辑:dzm

本信息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互联网,如果给您造成不便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