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nsteel.cn/ 湖南省金属材料商会欢迎您

缺法律意识的新技术不是好技术

来源: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2/26 10:23:16    点击数:1419

     嘀嘀打车等软件短时间内已闻名我的朋友圈,点赞者皆称,用打车软件几乎不花钱甚至还赚钱,并祈求这样的好事天长地久。当然,我们都心知肚明,这种基于商家竞争而带给消费者的短期福利一定不会天长地久。但是,打车软件的新技术带给出租车行业的更新洗牌业已势不可挡。就像铁路公司的12306,虽然启动至今磕磕碰碰非议颇多,但不会上网就更买不到票的残酷现实,确也倒逼着人们不得不跟随技术革命的步伐;停在原地,什么好处都沾不到。

      可更残酷的是,落伍如我,还没来得及下载软件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快感,却赫然已见“成都一出租车师傅驾驶过程中为使用打车软件而打手机被交警罚款扣分”的新闻见诸报端,瞬间涌上心头的想法是:司机以后要怎么抢单?打车软件的推广会不会因此受阻?人人点赞的新技术要怎样才能长久地造福社会?

      这大概更是商家必须思考的问题。毕竟,眼下不惜代价的投入,也是为了在迅速抢占市场后,能向市场索取更高额的回报。但技术革命也有不能逾越的一些底线,譬如法律底线。

      虽然我们满眼都是“新技术”的美好和强大,但却不能忽略“技术革命”背后同样存在的市场里,正在日日上演着残酷的优胜劣汰。从眼下格局来看,可以肯定,如果当下的打车软件不能解决在保障驾乘安全情况下让司机们有序抢单接单,那么商家砸再多钱也很难得到市场最终认可。毕竟,司机总要在技术与法律之间走钢丝绳,乘客总要为眼前的小便宜承受司机违法驾驶所带来的更大安全隐患,这笔账,怎么算也不划算。这个眼下口碑不错的新技术是否会“因噎废食”,不能简单地指望执法的网开一面和司机们继续游走法律边缘,而取决于商家在技术设计和运用的全程中,是否有这样的底线意识,就像今日触碰的这条“法律底线”。

      对这项新技术满怀善意的媒体已经提供了很多好的例子:美国纽约那个当出租车处于行驶状态就无从查看任何信息的打车软件,新加坡那款出租车一旦被预订就不能再接收任何新单的打车软件,都是中国打车软件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新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适者生存”也是新技术的生存法则。而法律,正是这条必须“适之”的底线之一。

      法律是保证人类社会基本生活秩序的底线,而新技术,无论是想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还是让企业赢得更多的回报,都绝不能逾越这个底线。否则,不仅会让好的技术与人们失之交臂,也会让商家得不偿失。王石在企业家、登山者等诸多人生符号中给自己最终选择了三个字:不行贿。这个原则既树立了王石在业内有口皆碑的商界领袖地位,也奠定了他的企业在起起伏伏的商业角逐中屹立不倒的商业地位。这种视法律底线为第一的企业原则,应成为后来者的榜样。

文章录入:dzm 责任编辑:dzm

本信息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互联网,如果给您造成不便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