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nsteel.cn/ 湖南省金属材料商会欢迎您

杰伦·范德伟:中国制造会成为向世界证明合作共赢的重要推手

来源:湖南金属商会|金属商会|湖南钢贸商会|湖南钢贸|钢贸商会|湖南金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1/15 14:05:58    点击数:117

飞利浦企业治理委员会及监事会主席、荷兰皇家壳牌前CEO杰伦·范德伟

“我们要打造一个在国际上很成功的公司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因素,仅仅是有工程师和金融是不够的,国际政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1月12日,飞利浦企业治理委员会及监事会主席、荷兰皇家壳牌前CEO杰伦·范德伟(Jeroen Van Der Veer)在“2019中国制造论坛: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制造业挑战”上表示。

杰伦·范德伟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改造提出了5点建议:首先要有大量具有IT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第二要关注基础性的研究,这不仅仅适用于佛山制造业,也适用于中国制造业;第三企业要在研发上面做战略的调整,做好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研发投入的平衡;第四要关注管理的专业化;第五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杰伦·范德伟还提醒,贸易摩擦是肯定会长期存在;要避免双输或者是共输的局面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制造会成为帮助我们去实现共赢一个重要的推手,向世界证明这种合作是确实共赢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Jeroen Van Der  Veer: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首先我想说对于经济发展来讲,我觉得佛山有很多的优势,我知道佛山是制造业的重镇,我自己也可以亲眼看到。因为我知道在离深圳不远的地方,我当时还在壳牌工作的时候,我们是负责了一个项目,就是壳牌与中海油扩建南海石化工厂的项目,这个项目的价值是高达40亿美元,大家应该听说过这个项目,当时是壳牌与中海油一起合作建立了一个石化的工厂,那个大概是十年前,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石化工厂项目。这个项目进行得非常成功,我们是按时按照原来的预算完成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能够达到这点特别不容易。当我在回想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我唯一感到不太适应的是为了促成那个项目,我喝了很多的茅台,这一点我不太适应,但除此之外,我们那个项目进行得非常的成功。

今天我想讲的不是回顾过去,而是想展望未来,未来我们该怎么样做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首先我想说,我自己是来自于一个工程师的背景,刚才的各位已经向我们显示了,你们对于工程的知识都非常的丰富,工程师他们知道怎么样以更低的成本来更好的生产产品,我们制造业发展也是需要经济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刚才也有一位嘉宾讲了金融在制造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另外,我觉得其实我们要打造一个在国际上很成功的公司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因素,仅仅是有工程师和金融是不够的,国际政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刚才有一位演讲嘉宾,也就是侯云春先生,他谈到了国际政治的一些影响,我想进一步的对此来进行一些阐述,因为我觉得大家在工程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所以不需要我再赘述,我主要是想讲一下国际经济的因素对于制造业的影响。现在我们在谈中国制造2025,我觉得这个战略已经表述得非常的清楚了,如果中国制造要获得成功,这就需要工程、金融结合起来,其实还要加上你如何应对国际政治的形势,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明天做的事情跟今天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你生产的是同样的产品,很可能你的利润会下降,甚至公司都不能够再继续存在下去了,这样企业必须要进行改变。我们现在正面临着很好的改变机会,全球化,现在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每个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行业,还包括医院、护理,这样的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

现在有更多的应用,现在IT的技术也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之前的嘉宾都强调了这一点,现在的企业别无选择,一定要应用新的技术来找到新的机会。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市场同时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在能源,我们看到了能源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更高速度的生产。另外,在全球护理体系必须要进行改变,除了在医院之外,在家里病人怎么样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而且现在大家正在互换更多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所以这些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应用技术,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我觉得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了解到这种需求,快速采取行动就能够在市场上抢得先机。

刚才我讲的这些足够了吗?如果你有新的技术,能够找到合适的产品,是不是就足够了?在中国市场上,我觉得要取得成功还是要一些其他的东西,我这里要讲5点:首先要有大量具有IT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我知道中国有很多非常杰出的大学,像清华大学,我这里讲的是一些中层的技术人员,以及IT的专业人士,也就是说他们不仅仅是拥有高学历,而且他们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他们从高校毕业或者从一些职业院校毕业以后,在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了实际的经验,因此我想第一个,我们对于人才要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些IT各个层级的人才支持是未来中国取得成功的第一大要素。

第二个要素是要关注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这不仅仅适用于佛山制造业,也适用于中国制造业,也应当多做一些产学研的结合,跟高校,跟研究机构,跟智库多多合作,做联合研究,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将会支撑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这一点其实从中国的领导人讲话和观点当中得到了佐证,他们非常认可基础性研究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支撑作用。

第三个要素,这个我想同时也包括企业,也要在研发上面做战略的调整,在自己的技术投入上面,一方面要拥抱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就像之前方总介绍了在美的所做的一系列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投入、研发,很多的公司其实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大大不足的,他们在传统的这些研发上面是有充分的投入,但是对于新技术缺乏足够的投入,让这家企业有能力去拥抱和应用新的技术,所以我想从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来讲也要实现很好的均衡,从传统优势的研发和新技术的研发都要实现很好的平衡才能够去拥抱新一轮的技术。

第四个要素,要关注专业化,要关注管理,因为在全球化的经营当中,管理技能、管理的专业化是至关重要,让这家企业能够在走向全球的过程当中有竞争的能力,所以在管理方面要有专业化,要有聚焦。

第五个要素,知识产权的保护,之后我会多花一点时间讲讲知识产权。所以这5点是给到中国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建议。

总结一下,我们需要有非常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有更加均衡的研发投入,要有国际化的管理专业技能,要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和法律的保障,要有充分的技术,以及基础性的技术的突破,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的升级改造当中取得成功。

今天我们也知道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中美之间贸易冲突,贸易摩擦和紧张,不管我们用到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但是我想首先有几点是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共享的:第一,贸易方面的保护主义,其实长远来讲是不利于经济体的发展,不利于全球的贸易,因为我们也知道贸易是旨在促进货物服务和人才的全球化流通,当我们在贸易上面设置了障碍的时候就会阻碍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的流通,所以我们是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第二,对于本土的生产,对于这个国家的国内经济发展来说,贸易的摩擦是有害的,但是它有可能会在长期持续性的存在的,也不要指望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换了就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春天,它有可能会是一个长期会持续性存在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我们去谨慎的应对和处理。

第三,我想我们需要去找到新办法应对全球化,怎么样应对全球化?我换一个地方建工厂还是说我去到一个相对对于贸易持中立态度的国家,去做生产,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让我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贸易的紧张给我的影响?有一些企业可能就选择去到了一些新的国家,去到了东南亚的国家来做技术的制造基地,而不再来到中国,我想这是在一些短期内暂时性的效果,但它也不过是一个临时性的救急措施,对于长远来讲,我们还是要长期关注这个国家到底是不是适合我的行业的发展,是不是具备相应生产要素的支持,来支持我要做生产和制造的产品,以及这个国家它的全方位评估,包括它的政治环境,它的经济环境,它的成本等等,这个可能才是更加长效的评价标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方总讲到的,我要不要重新做价值主张的定义,重新寻求新的价值主张,重新寻求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好的思维理念,我们可以在新的时代去做新的设计,去做新的价值主张的探寻,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新商业模式,恐怕都离不开全球的供应链,有的部分也许需要通过供应商,有的环节我可能不能自己做,需要外包,所以不管我们的价值主张有什么样的变化,它恐怕都还是离不开一个全球的供应链和全球的价值链。

总结一下:第一,现在贸易摩擦是肯定会存在,而且会在长期有可能会继续的存在,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是要在艰难的局势下找到一些新突破,找到新的业务模式,改善我的收入结构,寻求技术上,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基础性研究的突破、攻坚,找到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知道新的方案总是很难寻找的,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总是充满了荆棘的一条漫长道路,我想对于制造业来讲,首先就是思维理念要发生变化,思维的方式要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够在固守传统的那一点点优势,也要重新认识中国在新的全球制造格局当中的定位,我想中国的领导人其实也在做思维的转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对于未来来说,我们仍然看到很多人单纯关注一个贸易的顺逆差,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观念,单从一个贸易的顺逆差去评估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思维方式,现在美国的政府有可能就走入了一个误区,对于未来来说国家和经济体要在全球化的时代实现更加共赢的发展,意味着领导人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多美国现在的领导人仍然还是有一个过于狭隘的观点来做双边贸易关系的评量,他们仍然还没有跳出现有的误区。

第二,现在中美贸易的紧张,还有来自于技术。不仅顺逆差导致贸易紧张局势,这种贸易摩擦来来自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可能是美国一直想要保持显著差异,显著优势的领域,所以美国也是害怕可能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发展当中,在技术上面的显著差异被缩小。因此我想在未来两国政府还需要更多的去做交流,做沟通。

第三,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也知道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上的态度,其实是源于知识产权保护,他们是特别看重一个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来保障这种技术转移当中权利和合法利益。所以我想对于未来来说,不管双方的政府怎么样谈判,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怎么样发展,上述的这几点,恐怕都是我们要去关注的,我们要去关注技术的攻坚,我们要去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要去掌握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能够占领高地,不管我们通过什么样的价值主张,不管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恐怕这三点都是我们要去持续关注的,我想这三点也是中美贸易摩擦当中核心的三点。

我希望在未来,我再给两点建议:第一,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这个其实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因为在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当中确实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成功收购案例确实树立非常好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收购实现了企业的最大效益,也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新一轮的发展。所以对于未来来讲,中国的企业要持续的去并购国外的企业,尤其是目前看到有很明显的战略,就是通过并购来实现技术的获取,我想这一点恐怕在未来要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因为当你只是关注盯着技术型的企业,他们会怀疑你并购这家企业的目的,你并购的目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动机又是怎样的,所以我想对于未来中国企业去选择收购的目标标的企业的时候,不仅仅关注技术,同时也可以考虑其他的战略要素来做自己的并购战略考量,对于未来来讲,我想这有可能会是中国企业在并购国外技术型企业当中会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意识上的质疑,或者是阻碍的一种情绪。我建议如果你确实有这样的战略,你需要做更多市场调研,需要做更多的尽职调查,确保你的并购能够被人们客观的看待,包括被政府客观的看待,保证你后续的并购能够相对比较顺畅。

第二,我想中国的制造业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品牌,比如说我注意到有一些中国的企业,明明是一家中国企业,但是起名字的时候听起来特别洋气的企业,像外国企业的名字,这很容易让别人忘记你是一家中国的制造业,在未来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公司名称,自己品牌战略还是不应当去忽略自己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DNA,自己作为中国企业的身份,这也是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过程当中,如何平衡好的一个品牌战略。

对于未来来说,要避免双输或者是共输的局面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制造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推手,来帮助我们去实现共赢,来帮助我们向世界证明这种合作是确实共赢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向世界去展示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与全球的合作,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而我们的福利,这些成果是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为全球带来利益和好处的,真正的去实现供应,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们就会意识到其实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我们也是重要的,国际的研发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研发不一定只关注中国,我的研发也可以关注全球,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真正的践行共赢的理念,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去看市场的反应,要去理解市场,要去做市场的调研,要去关注市场的反应,并且去适应和调整。

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中,我跟国际的团队有很多的合作,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20年来,通常在这些国际的团队当中都至少有一位中国人。我觉得能够跟这些非常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一起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事情,这个其实对于融合,以及怎么样能够相互发展自己的长处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这样的团队,他们真正能够意识到如何取得双赢的局面,所以我也非常高兴能够跟我的中国同事一起喝了很多的茅台。

谢谢。

(编辑:文静)

文章录入:dzm 责任编辑:dzm

本信息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互联网,如果给您造成不便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